“种业翻身仗”怎么打?王召明委员为“一颗种子的理想”代言献策

2021/03/06 集团新闻

“农业现代化,种子是基础。”3月5日上午,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,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,保障粮食安全的要害是种子和耕地。2021年两会,“种业翻身仗”成为热点话题,会议刚刚开幕,就有多位代表、委员就“种子”话题发声建言。中央一号文件也特别提到要“打赢种业翻身仗”。

这让一直以来关心关注并实践于种业发展的全国政协委员、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召明兴奋不已。这也是他今年提案重点关注的内容——“种业翻身仗”怎么打?

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首场“部长通道”上,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回答记者提问时说:“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计划,希望经过10年左右努力,尽可能打赢种业翻身仗,要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,把那些原创的技术尽可能突破,把核心种源掌握在我们手上。培育一批商业化的‘育繁推一体化’的种子企业。”这段话让王召明振奋。

王召明及其带领的蒙草团队,是这场“种业翻身仗”大军中的一员,也是一直在科研技术创新领域孜孜以求的呼吁者、实践者。

9年政协履职,持续关注“种子保护”

早在2013年,王召明第一次以全国政协委员身份参加全国两会就提交了一篇题为《在北方生态环境建设中加强乡土植物应用》的提案,呼吁:“生态建设应重视、倚重乡土物种,保护乡土植物。”

2016年全国两会,王召明就“我国牧草产业发展”提出“适合本地生长的抗寒、抗旱、高产、优质牧草品种供应严重不足”,建议“国家在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中增加草种基地项目”。

2019年全国两会,王召明继续关注“中国特色种业的保护与应用”,呼吁:“买来的种子能种出一片草坪,种不出一片草原。建议挖掘保护道地原生物种、药用植物、生态环境用种等特色种业,从政策、科研等各方面加强特色种业的保护和应用。”

2021年,王召明提案建议“建立国家特色种业种质资源库,做好我们自己的特色种业”,9年如一日,持续关注“种子保护”。所不同的是,今年更多的人、更好的政策、更大的前景聚焦“种子”。

“总体上我国农业生产用种安全有保障。但特色种业,比如那些‘乡土品种、地方特产、道地药材’方面的种子,急需挖掘保护。生态修复用的种子、牧草草种、城市草坪的种子等,一大部分依赖进口。种什么、在哪种?一方水土如何发展好一方特色种业?”这些成绩背后存在的问题,是王召明及众多关心种业发展的人们共同的忧虑。

如何用好本土种质资源,解决种源“卡脖子”难题?种业科技创新和自立自强应该靠什么去实现?如何提升创新能力,抢占农业产业发展制高点?如何更好地运用大数据技术为农业发展“芯片”赋能?

914f2709f41aa3555762e5ee31516986.jpg

▲蒙草科研团队在乌拉盖草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

打好“种业翻身仗”,处理好这些薄弱环节是关键,王召明说。

“有了‘顺国情、合地情’的特色种子,才不会被‘卡脖子’”

王召明建议,一是建立“国家特色种业种质资源库”。建议农业农村部等部门牵头,建设“国家特色种质资源库”,把全国各地特色种质资源收集、鉴定、评价、保护起来,形成国家特色种业发展体系。摸清我们特色种业家底,尽快研发出一批特产农作物种子、乡土草种、牧草种子,有了“顺国情、合地情”的特色种子,才不会被“卡脖子”。

55ae0685e3dbf314ec5bc22b21a8790a.jpg

科研人员在扫描植物标本

二是尽快启动国家牧草良种工程。草也是肉、草也是粮,草业安全关系粮食安全。但我们国产的牧草种子占比较小,适合北方耐旱耐寒的品种更是紧缺。建议尽快启动国家牧草良种工程,加大扶持力度,加强种质资源保护、新品种选育、良种繁育和种植推广、质量监督。比如在内蒙古选合适的地方建设国家草地农业示范区,培育草种业龙头企业,让农牧民有好的收入,才能持续保护草原。

“让农民坐在炕头就能管到地头,建立乡土种业数字化一张网”

三是建立特色种业数字化系统,让特色种子找到合适的“家”。特色种业发展跳出传统“农业思维”,建立乡土种业数字化一张网,让农民坐在炕头就能管到地头,全国农作物资源普查中加入特色种业数字化应用体系,积极拯救我国80年代前后丢失的区域特色种子。

4ace1b78c07539a773a487127103d66e.jpg

智慧林草大数据平台为地区生态“林草一体化”管理模式赋能

四是要明确支持企业做主体推进特色种业现代化。国家设标准选择一批有科研能力、种质资源储备能力,同时育繁推应用转化好的企业,给予针对性政策支持,建立专项的长效奖补机制,促进特色种业成果转化。企业有了市场,才能更好地推进特色种业技术的不断创新。

王召明介绍,目前蒙草的特色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——小草诺亚方舟收集了全国植物种质资源图文数据信息近6.2万条,实物储存乡土植物种质资源12000余份,有地理标记的植物标本近10万份,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样本近140万份。

“期待一颗‘种子’的理想,在这样一个春天绽放。”王召明说。

(文章来源:中国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