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生态绿”献礼“国庆红”:乡土草种丰茂乌拉特草原

2024/09/30 集团新闻

科学长效防沙治沙,既要有因地制宜的“种、技、机”,也要有可持续的模式。优良乡土草种是各类型生态修复及草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,选育乡土草种,助力三北攻坚,让巴彦淖尔大地“绿潮奔涌”,用“生态绿”献礼“国庆红”。

巴彦淖尔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首期规划治理各类沙地22.48万亩。待治理地区面积广阔,涉及乌拉特草原、乌兰布和沙漠等多种生态系统,修复团队因地制宜、分区施策,应用草种科技,实现长效修复。采用“光伏+饲草+药用植物”治理模式,实现能源开发与生态协调发展,探索“政府+科研院所+能源企业+生态企业+农牧民(合作社)”治沙新路径。

乌拉特草原

修复团队依托生态数据支持,根据通过包衣丸化及压缩加工形成种子包、种子块、种子绳等创新治沙产品,应用自研草原高速免耕补播机等创新机械,实现因地制宜的高效治理,用生态科技“点亮”草原。

“一地一方”修复后乌拉特草原植被盖度在原本基础上提高10%-15%。


乌兰布和沙漠

乌兰布和沙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极度匮乏。修复团队分区施策,针对流动沙丘、半流动沙丘、风蚀残丘和砾质戈壁分别设计修复方案。采用铺设沙障、栽植灌木、围封、补肥等措施,因地制宜地选择沙障材料、灌木草种。应用自研固沙机固沙复绿,交出沙漠治理“绿色答卷”。

乌兰布和沙漠修复后沙障完好率达70%,林草总盖度提升25%。


绿色发展惠民生

项目采用“以工代赈”模式,农牧民不仅能在建设过程中习得技能、获取收入,还能参与后续的维护、种养实现多元增收。项目产生收益也将优先用于当地农牧发展,助力实现百姓富、生态美同步发展。

调动当地牧民共同参与沙地治理。

用中国草种丰茂中国草原,重在草种科技创新和多方探索治沙新路径,以优质乡土种源、创新开发产品、自主研发机械和各方形成的治沙合力为打好打赢“三北”工程提供支撑动力,让绿意在沙海间“流淌”,为庆祝新中国75周年华诞献上生态之礼。